在孩子成長中,同胞競爭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
特別是在兄弟姐妹之間,或同齡小伙伴之間。
競爭之下,孩子免不了會產生嫉妒情緒。
比如:
不停地攀比:你有的東西,我也要有;無情地剝奪:我如果沒有,就搶你的;背后做手腳:我如果得不到,就摧毀……
這樣一種具有破壞性的嫉妒,它需要父母及時去處理。
一個孩子如果沒有處理好嫉妒情緒——
可能會對其人格造成傷害,使其性格扭曲,長大后它往往會成為麻煩,令其自食其果。
比如:整個人變得激進好斗,為了贏不擇手段,既消耗自己,又中傷他人,破壞關系……
我們不希望在未來,眼睜睜地看著孩子陷入「惡性競爭」的循環里無法自拔……
也因此,在孩子成長中,父母幫助孩子正確處理自己的嫉妒情緒,非常重要。
具體該如何做呢?
孩子的嫉妒——
無法被消滅,但可以被看見
在探尋解決方案之前,我們需要理解一點:
在孩子成長中,不可避免會出現嫉妒情緒;
它無法被徹底消滅,但可以被理解和看見。
一般來講,當權益地位受到另一個人威脅,孩子便容易出現嫉妒情緒。
比如在二胎或多子女家庭,弟弟妹妹出生,無疑是孩子重大的「危機」。
因為那意味著,他從養育者那里獲得的愛,要分享一部分給弟弟妹妹。
在孩子的經驗里,分享就意味著自己所得減少,就像分享餅干和糖果。
事實上,從媽媽懷孕那一刻起,孩子的懷疑和不安就會不斷被喚起。
因為孩子會注意到,父母對未出生嬰兒的關注變多,對他關注變少。
基于這份不安——
孩子可能會變得非常敏感,非常黏人,會密切關注父母的一舉一動。
等弟弟妹妹真正出生以后,孩子內心的不安就很可能會轉化為嫉妒。
比如:
我們經常會看到哥哥姐姐忍不住打弟弟妹妹;
或向父母抱怨弟弟妹妹經常哭鬧,惹人討厭。
同理,在一些單親家庭里,父母新配偶的出現,也是孩子重大的「危機」。
通常在單親家庭里,孩子會覺得更沒安全感,情感上更依賴唯一的父母。
他們最不希望發生的事情,就是跟另一個成年的陌生人分享自己的父母。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