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歲的黃秋生,拿著個小小的配角獎,站在台上眼眶發紅,臉上的笑薄得像層紙。
誰能想到這曾經拿過金像獎影帝的人,最后活成了自己演的「淪落人」。
說實在的,他這一輩子,就沒繞開「苦」字,而有些苦,是他自己親手釀的。

1961年,黃秋生出生,可這出生沒帶來啥歡喜。
他爹是英國駐港高官,媽是粵劇演員,倆人沒結婚,就是一段露水情緣。
他剛落地沒多久,爹就揣著錢帶著原配去了澳洲,留下他們母子倆。

往后十幾年,母子倆就跟沒根的草似的飄著。
因為是混血,黃秋生走在街上,總有人沖他喊「鬼佬」、「za種」,那些話跟針似的扎人。
他媽為了養他,去當傭人,雇主嫌這嫌那,換工作比換季還勤。
最讓人心寒的是他9歲那年,媽生病沒錢治,硬著頭皮給生父打電話求助,結果那邊冷冷地問:「通話費你們出還是我出?」

電話一掛,黃秋生的心也跟著硬了——沒人會為你撐腰,只有自己扛。
十五歲他就輟學了,去碼頭搬貨,去修車行擰螺絲,啥苦活累活都干過。
直到20歲,誤打誤撞進了電視台藝員訓練班,才算摸著點娛樂圈的邊。
可咱也知道,他那混血臉在當時的演藝圈,根本演不了男主、情圣,只能演些壞人——殺手、變態、犯人,演來演去,就成了圈里的「變態專業戶」。

1993年,《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讓黃秋生徹底火了,他憑著那股子狠勁,直接拿下金像獎影帝。
按說這該是人生最亮的時刻,可那晚他提著獎杯在街上游蕩到半夜,沒人約他吃飯,沒人跟他慶祝。
後來他自己說:「我從來沒有很開心。」

演技再好,生活也沒按劇本走。
成名后,他沒得到安穩,反而更孤獨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