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些朋友是不是喜歡在洗澡、睡覺或者追劇的時候「檢查」一下自己的肚臍呢?百無聊賴的時候總是喜歡找一些事情做無可厚非,但是肚臍這個位置也是有學問的,不能亂碰的。
王先生就習慣在釣魚的時候右手拿魚竿,左手摳肚臍,結果幾天前,他發現自己的肚臍眼開始出現紅腫、疼痛的情況,而且還越來越嚴重。到醫院檢查后,發現是得了臍炎,就是肚臍眼因為細菌感染發炎。現在王先生還在服用抗生素進行治療。
臍炎本身并不嚴重,只要及時治療和恰當護理,就不會引起太大的問題。那是不是肚臍不能隨便摳呢?小小的肚臍眼究竟有什麼學問呢?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肚臍作為身體的一部分,它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會形狀各異呢?
有一段時間肚臍眼突然引起熱議。有人說「反手摸到肚臍眼的人身材好」,這種說法一經傳開, 網友們紛紛實踐并曬照。
其實,反手摸肚臍眼并非是判斷身材好不好的標準。但是我們可以發現網友的肚臍眼「外貌」卻各不相同,有的人的肚臍眼是凹進去的,有的卻是凸起來的。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不同呢?
關于肚臍形狀的影響因素,醫生也聽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說法。因為肚臍是生下來之后剪斷臍帶之后才形成的,所以有的朋友就認為是醫生處理臍帶的技術影響到了肚臍的形狀。
其實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肚臍可以說是我們人生的第一道傷疤。我們還在母胎中時,是不具備呼吸和進食能力的,需要依靠連接自己和母親之間的一條臍帶來從母體獲取生長發育的養分。
等到出生后臍帶就失去了作用,剪斷之后身體外還會殘留一部分臍帶。這部分臍帶會在幾天后壞死脫落,我們腹部連接臍帶的孔洞,就像一道傷疤一樣,會漸漸愈合,長出新的肉和皮膚,然后就會形成肚臍。
肚臍的形狀主要是受到自己愈合速度的影響,醫生打結之后的臍帶不久就會脫落了,所以自己肚臍的形狀可以說是自己決定的,和醫生的處理沒有關系。
據統計,90%的人都是凹肚臍眼,也就是看起來是內陷的,如果在愈合的時候肉長得比較快,就會形成肚臍向外的凸肚臍眼。而且人後來的體型胖瘦也會使肚臍發生變化,通常胖的人肚臍眼深一點,瘦的人肚臍眼淺一點。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