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說大小S以前是小黑妞:「我最初認識大小S她們還是兩個小女孩,她們那時候就是那種小記者,當時我看她們也就18歲,很黑的曬得黑黑的,當時就是兩個小黑妞來問各種很可愛的問題,後來她們才是一個變成很白很斯文,流星花園那個杉菜,然后另一個就變成牙尖嘴利,專嗨男大帥哥的」。
「就是兩個小黑妞來問各種很可愛的問題。」
王晶這句用帶著港味調侃的回憶,最近把大小S又送上了熱搜。
這對從台灣娛樂工業流水線走出來的姐妹花,用最擰巴的方式撕開了娛樂圈的審美鐵幕,原來不完美,才是最鋒利的破局利器。
1993年的台北街頭,15歲的徐熙媛和14歲的徐熙娣頂著嬰兒肥和曬斑,以「嘟比嘟哇」組合出道。
首張專輯《占領年輕》封面里,兩人穿著熒光色背心,皮膚黑得像剛從墾丁沙灘回來,卻對著鏡頭笑得露出牙齦。
這種生猛的真實感,在當時被小虎隊、林志穎等「白幼秀」偶像統治的市場里,簡直像往珍珠奶茶里撒了把辣椒面。
轉折發生在1998年。大S在《娛樂百分百》里突然宣布要「變白變美」,從此開始了近乎自虐的改造:全年打傘戴手套,把黑色食物列為違禁品,甚至傳聞打美白針打到血管淤青。
三年后《流星花園》橫空出世,那個穿著水手服、皮膚白到透光的杉菜,讓觀眾徹底忘記了她曾是「小黑妞」。
而小S則反其道而行之,在節目里學猩猩走路、和嘉賓互懟,把「黑肉底」的野性轉化成率性人設,連范曉萱都調侃她「一曬黑就渾身是勁」。
王晶回憶的「1990年代末初遇場景」里,18歲的大小S作為娛樂記者跑片場,被要求必須化妝出鏡卻買不起好粉底,「經常脫妝到脖子和臉兩個色號」。
後來大S在《美容大王》里寫:「我寧愿死,也不要黑」,這句話刺痛了多少被「一白遮百丑」綁架的女孩?
但諷刺的是,正是早期那種未經雕琢的黑皮膚、嬰兒肥,讓她們在美女如雲的娛樂圈找到了差異化標簽。
王晶的采訪曝光后,網友翻出了大小S早年戴鯊魚頭套播報新聞的視訊:小S頂著亂蓬蓬的卷發模仿蔡依林,大S穿著oversize西裝跳搞笑舞蹈,兩人笑到蹲在地上起不來。
這種現在看來「離經叛道」的表演,在當時卻成了收視密碼。
這讓我想起去年引發熱議的「幼態審美」爭議。
某選秀節目選手集體曬出「美白針打卡照」,最小的才16歲;社交平台上「冷白皮濾鏡」成了流量密碼,連美妝博主都要把手臂P成假肢般的慘白。
當審美標準被資本和算法統一成模板,大小S當年的「不完美」反而成了奢侈品。
更值得玩味的是姐妹倆對「黑歷史」的態度。
小S在《康熙來了》直接播放自己早年黑皮膚視訊,自嘲「像剛從煤礦出來」;大S后期接受采訪時坦言「以前太極端」,開始倡導健康美。
可惜現在太多明星活在精修圖里,連機場照都要磨皮到五官模糊,生怕露出一點真實的皮膚紋理。
大S離世后,網友翻出她2015年的一段采訪。記者問她「如何定義美」,她指著窗外騎機車的女孩說:「你看那個送外賣的女生,被太陽曬得皮膚黝黑,但眼睛很亮,這就是美啊。」
當世界逼你美白時,要麼把黑變成自己的logo,要麼把白做到極致然后告訴大家「我曾經更黑」。
就像小S在金曲獎上穿露背裝,故意曬出健康的小麥色皮膚;大S在《我們是真正的朋友》里素顏出鏡,坦然露出眼角細紋。
這種對真實的底氣,比任何人設都更有生命力。
現在打開社交平台,「白幼瘦」依然是流量密碼,但越來越多女孩開始曬「原相機素顏」「運動后泛紅臉」「曬痕比基尼照」。
或許就像網友 說的:「我們懷念大小S的‘小黑妞’時代,其實是懷念那個允許不完美存在的娛樂圈。」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