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新聞二代,水亦詩能夠在大學的時候就入職央視,而且可以得到央視很多主持人的稱贊,是很多學習新聞的人非常羨慕的事情。因為大多數學新聞的學生,大學畢業以后,都是小地方的電視台,廣播台工作的。
這些人需要經過很多年的基層工作經驗,以及需要自己在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磨練,脫穎而出,才能去央視求職。就央視在很多新聞學子的心目中是就業的天堂。但是水亦詩給人的感覺是得到手很容易,然后自己也很不珍惜。
甚至大意還看到一個評價,說的是水亦詩其實不如賈淺淺。賈淺淺的詩歌雖然被人嘲笑,但是人家爸爸賈平凹給女兒安排了當詩人,進作協,以及成為西北大學的教授,人家都是按部就班的做,就算被全國人民罵,人家也不放棄,牢牢抓住父輩給的資源,吃一輩子。
以下帶著大家詳細看一下水亦詩不如賈淺淺的評價,或許你們會發現賈淺淺的未來,可能真的需要啃老呢。
第一,水亦詩接不住父輩的資源,水均益應給她安排可以做一輩子的工作,她還是放棄了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父輩的人生有經驗,家里的資源既然已經安排了你去更好,更穩定的單位,按照家里的路線去走就可以了。水均益自己在央視做的很好,地位高,受人尊重,加上有很多的好朋友,好同事。
所以水亦詩以后在央視發展,就算爸爸不在了,其實也可以得到爸爸朋友的關照的。就算偷懶,或者做得不好,人家也不會為難她的。但是水亦詩自己就很奇怪,從小已經把水均益當作學習的榜樣,自己要當主持人。
可是全國當主持人最好的地方就是央視,水亦詩在爸爸的幫襯下已經進入了央視,而且在央視得到不少重要活動的出席機會。但是這些機會,水亦詩基本上不珍惜,而是輕易舍棄,然后自己要換個地方生活,離開北京,去泉州。
第二,賈淺淺不輕易放棄父輩的資源,賈平凹讓她當詩人,進作協,去西北大學當教授,她牢牢抓住,不輕易放棄
賈淺淺給人的印象,就是不輕易放棄父輩資源的人。賈平凹是陜西作家,而且作協主席,也是西北大學文學院的院長。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