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國家經濟獲得了蓬勃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巨大提升,使得國內的社會保障體系越來越完善,根據相關部門所發布的去年的社會保障成績單,顯示截止到年底國內的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已經達到了10.3億人。
當今社會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到晚年時,能夠擁有平穩而又幸福安定的生活。
如今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和社會保障體系的日漸完善,國家所發放的養老金數額在不斷增長,這也使得國內的退休職工擁有了更多的生活保障。
然而養老金也并非人人都可以領取,必須要滿足兩個條件才行,首先就是辦理了退休手續,其次養老保險的繳納年限滿足15年。
對于一些經濟能力欠佳的人來說就要拿社保壓力還是非常大的,然而很多人為了能夠在退休以后領取到養老金,在檢查時可能會按照最低的標準,而且一旦繳滿15年就會選擇放棄繳納。
這也就造成了人們在繳稅金額和繳費年限上存在不同的情況,正因如此他們領取到的養老金數額差距也是比較大的,正因為存在這樣的情況,因此退休之后每個人領到手里的養老金金額也存在一些差距。
可能有些人一個月就能領到三四千元,而有一些人每個月只能領到1000多元,面對這樣的情況,可能很多人特別疑惑那些,按照最低繳費年限和標準繳納社會保障的人,退休之后到底能領到多少養老金呢?
要想得知這一個問題就必須要了解一下養老金的計算方式,其實養老保險分為個人賬戶和統籌賬戶,一般是由單位和個人按照其繳費的基數所對應的比例轉入兩個賬戶當中,對于那些靈活就業人員來說,一般會按20%的繳費比例,在這20%當中會有12%進入統籌賬戶當中,而剩下的8%則存在于個人賬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