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貓等電商平台上,蘋果手機售價的降幅更高達1000元,讓iPhone 15內存128G的售價跌破5000元水平。這個促銷活動只面向中國大陸市場。
彭博社稱,「中國民族主義的復蘇」,正讓消費者避開iPhone和其他外國品牌的設備。
在中國第三方市場,Vision Pro的價格也是一路高漲,每台最貴要價近9萬元,幾乎是原價的四倍。
蘋果在1993年首次進軍中國市場,并在30年內一舉成為中國高端手機市場的領頭羊,還在去年首次奪下中國市場和全球市場雙第一。
尤其中國民眾的消費行為正在慢慢轉變,如今他們已不想再掏出那麼多錢買手機了,蘋果每年又只推出更新不大的新機,價格也差不了多少,自然難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欲。
更重要的是,在大部分中國民眾的眼里,國產手機與國外手機不只是一種經濟選擇,還是一種政治選擇。
尤其蘋果的「擠牙膏式」策略,正給蘋果的市場競爭和技術創新能力帶來不小挑戰。
報告還預計,面對華為、小米等中國品牌的多面夾殺,蘋果手機今年全年在中國的銷量可能會出現雙位數跌幅。
作為蘋果進軍虛擬實景領域的首戰,此次Vision Pro的搶購潮尤為激烈。
開售五分鐘內,頭顯預訂伺服器就被擠爆,18分鐘后就顯示已售罄。開賣兩小時,Vision Pro的發貨日期就排到今年3月,有的甚至排到4月。
與普通的消費群體不同,這類群體往往能突破經濟現實和政治因素的框架,一窩蜂地為處在科技前沿的產品掏腰包。
在限時優惠期內,蘋果的電腦、平板、手表等產品最高降價800元(人民幣,下同,約152新元),就連發售至今還不到半年的旗艦機iPhone 15也折扣400至500元。
蘋果罕見的促銷攻勢凸顯了公司產品在中國賣不出去的窘境,但蘋果才剛宣布降價,蘋果在海外市場就出現截然不同的景觀。
但Vision Pro作為一個售價高昂的消費級產品,它在普通群眾市場的接受程度、實際應用價值,及對行業格局的長期影響仍有不確定性。即便是XR從業者,他們的態度也不免從Vision Pro剛問世時的狂歡,轉變成當下的表面興奮。
華為去年8月推出的新機Mate 60 Pro據稱用了國產七納米制程芯片,被認為突破了美國長年以來的技術封鎖,從而激起中國消費者的愛國熱情,讓換蘋果、買華為在互聯網上的呼聲水漲船高。
另一方面,有分析認為,Vision Pro作為蘋果進駐虛擬實景領域的首發,可能會給沉寂已久的XR(擴展現實)賽道帶來一絲曙光,并在很大程度上定義未來幾年內虛擬現實(VR)往增強現實(AR)過渡的市場軌跡,因此讓許多科技發燒友對背后潛藏的市場空間垂涎三尺。
中國電商平台的倒賣人員很踴躍,消費者卻相當冷淡。在搶購熱潮之下,時代周報采訪的多名中國科技愛好者對Vision Pro的態度相當不以為然,原因就是售價過高,且在很多地方都用不上。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