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24歲的霍娟生下兒子飛飛。9個月時,小飛被檢查出先天性智力低下。
此後,霍娟開始帶著兒子輾轉各地求醫。期間,她接觸到大批和飛飛情況類似的孩子。
面對高昂的訓練費用和漫長的時間投入,很多家長選擇放棄,帶著孩子回家。
霍娟也無法為小飛找到一所全托學校。面對現狀,霍娟決定辭掉老師的工作,
為這類孩子專門建一所全托式幼稚園。
多年來,霍娟和她的智障學生輾轉在城市周邊的城中村,先後搬家三次。
在山西省長治市太行東路柏後村的一處民房內,霍娟正在生鍋爐。
十幾年來,霍娟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四處籌集資金,父母也跟著把自己的退休金全部拿出來維持幼稚園的運轉。
為了節省開支,她自己修水電、縫衣服、給孩子們做康復治療、甚至自己生鍋爐。
了解到霍娟的情況,當地的好心人將不穿的舊衣服捐給幼稚園,霍娟專門留了一間房子存放這些物品。
慢慢的,這些舊衣服越來越多,堆滿了整個房間。
從外面看,這是當地一座普通的二層樓民房。推門進入,立刻有一群大小不一的孩子齊刷刷地望著你,
向你問好。這裡正是霍娟和26個智障兒的學校——長治啟明星智障兒幼稚園。
在這裡,已經有不少孩子遠遠超出了幼兒的年齡,但這些孩子大多數不想回家,
也有一些孩子已經無家可歸。霍娟說:「由于家庭貧困、父母離異、和老人留守家鄉等情況,
不少都面臨著無人來管或者照顧不周等問題。」
霍娟正在查看潘羽的小便情況,孩子無法正常控制自己的排便。
剛來幼稚園的時候,她還是個孩子,她的父母離異,父親出生活費,常年在園寄宿
衣食住行都需要老師輔助。
這個孩子體弱多病,很怕冷,常年身上都是涼的,稍不注意就會把手腳凍傷。
幼稚園的辦公室裡,掛滿了錦旗和獎狀。十幾年一路走來,
霍娟得到了包括政府在內多方的認可和支持,也給幼稚園解決了不少實際困難。
在兩位老師在幫助下,一名智殘兒童正在刷牙。
幼稚園每個孩子每月收費500元。
霍娟說,出于人力和資金的壓力,幼稚園只能保持在30人以內的規模。
如果想繼續擴大,一沒有資金投入,再則也沒有充足的場地。
霍娟說,和普通學校相比,特教老師必須具備超凡的耐心、細心。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