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著名的「網紅」經濟學家馬光遠提出了一個頗具爭議的觀點,他認為:當前我國物價水平太低,最終的結果就是抑制了消費,導致大家不愿意花錢,繼而帶來的問題就是企業不愿意投資、不愿意加大生產規模。言外之意就是,正是因為物價較低,才導致了現在的市場經濟不好。
為了解決消費低迷的問題,馬光遠還提出了一個非常驚人的「解決方案」,即物價要上漲3%到4%,并指出這個幅度的物價上漲是一個十分合理的現象。
這個建議一經提出,立馬遭到了網友們四面八方的「圍剿」。畢竟,現在很多老百姓的真實生活感受是——物價水平太高了,已經高到人們不得不想盡辦法減少消費才能維持生活,這才是社會的真實現狀。
關于現在的物價是高還是低,相信很多人都想說上兩句,而今天小編就來總結一下主流的觀點,大家看看是不是這麼回事。
首先,最令人感到離譜的價格就是油價一直在7、8、9塊之間徘徊,要知道前幾年超過5塊錢,大家都會調侃油價超過「5元大關」了。但現在呢?高達七八塊一升的汽油,對比之前已經翻了一大半的價格,這無疑極大加劇了老百姓的出行成本。
除了汽油之外,現在很多商品都跟著悄悄升級漲價,比如現在的水果,簡直就是刺客,十幾乃至幾十塊一斤的比比皆是,就連蘋果隨便挑幾個也要幾十塊了;最離譜的就是日用品,超市一瓶普通的洗發水或者沐浴露,動輒大幾十塊,牙膏也是好幾十一支,真看不出來這些東西能有啥科技研發;再說飲食,外邊簡單吃一頓火鍋,沒有幾百塊根本下不來......
所以在這里我想問問那些經濟專家們,難道這是老百姓不愿意消費嗎?依我看純純的就是消費不起好吧。
不過好在,無論物價怎麼漲,保障老百姓基本生活的大米和豬肉,這些百姓日常接觸最多的商品價格還是比較穩定的,始終處于比較低的位置,這才不至于讓很多老百姓感覺「日子艱難」。
最近幾年我國房地產和汽車行業崛起,在這個過程中老百姓的生活物質條件確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家庭都住上了靚麗的商品房,開上了舒適的汽車。然而不可忽略的是,大部分家庭買房、買車,都是通過貸款的方式,這就導致了很多家庭背負著時間漫長的貸款。
就拿小編身邊的很多年輕人來說,他們雖然只有二三十歲,但卻還房貸已經好幾年了,其中很多都是貸款都是長達20年、30年,每個月的分期月供則是造成當下的成年人不敢花錢、無錢可花的重要因素。
針對這次馬光遠專家提出的建議,我們認為:現階段大部分的老百姓不愿意花錢,最根本的原因其實是因為大家手里沒錢,漲價不但不能促進消費,反而還有可能會進一步抑制消費,因為本質原因是大家手里沒錢;而想要完美解決消費低迷的問題,我認為還是要想辦法增加大家的收入,并且進一步降低居民的負債率(比如繼續降低存量房貸款利率),否則說什麼都是徒勞的。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台或媒體的文章,本平台將注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
本公眾號只用與學習、欣賞、不用于任何商業盈利、如有侵權,請聯系本平台并提供相關書頁證明,本平台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并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