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木棉媽媽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害怕老去,而比慢慢老去更可怕的是老無所依,老無所養。
有人說生兒育女就是為了防老,養老,要麼付出那麼多生孩子干什麼?
也有人說,趁年輕多攢點錢養老才有保障。

那麼如果是你,你會把存款給孩子嗎?還是用來養老呢?
我們先看一個身邊的發生的故事,老家一個大叔,暫且叫他李叔叔吧,李叔叔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目前的狀態是大兒子已經宣布「脫離父子關系」了,大兒子和大兒媳已經很多年連過年都不回家看看了。要說大兒子不孝順吧,肯定有不孝順的地方,不過呢,老人的做法也比較欠妥,老人總是擔心自己老了孩子會不管、不孝順,總是會說:現在我的錢不能給你們,萬一讓你們花了,你們將來不孝順,我豈不是人財兩空了!
李叔叔的口頭禪就是:兒子指望不上!好吧,既然你說兒子指望不上,那就算了,我也不給你當兒子了,老大就不怎麼跟李叔叔來往了。
其實有時候,老人把錢看的太重,甚至于比兒女還重,難免會讓孩子們心寒,總說孩子們不孝順,不如攢錢踏實,那些沒有退休金的老人豈不是沒人管了?
所以,其實不只是年老的時候,任何時候親情都比金錢重要,過分看重錢,就會傷了和氣。

那如果把錢都給了子女呢?有個做生意的王阿姨,老伴兒早早過世了,自己開了兩家五金店,兩個兒子,沒有女兒。老大沒上大學,高中畢業之后就一直在店里跟王阿姨一起做生意,本來王阿姨打算等老二結了婚,就把店鋪交給老大,讓老大帶著老二做生意,結果老二還沒娶媳婦,老大媳婦就開始各種抱怨:不公平,你給她那麼多彩禮,也得給我補償!
這下老太太心寒了,原本打算把生意交出來,這次也決定不交了。如果把錢都給了孩子們,將來自己有個病痛的,從孩子手里拿錢肯定不容易。
其實這位阿姨的做法還是比較靠譜的,自己留一部分養老錢,孩子們有困難的時候盡力幫一點,留點養老錢也不是私心,也是為了減輕孩子們的負擔,假如把錢一下子都給了孩子們,現在年輕人消費觀念不同,花銷大,給了孩子們不一定能留住,等將來生病了,再讓孩子拿錢出來,孩子們也會感覺壓力大,如果你再提之前我不是給了你們錢嗎?那種感覺就像是談戀愛分手了,把之前花的錢要回來的,雙方都會感覺別扭。
或許我們應該學學林則徐的家訓: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對錢別看的太重,孩子有困難適當幫助,也要給自己留養老錢。這才是明智的選擇。

一分鐘認識我:親愛的,我是木棉媽媽,孩子為什麼動手能力差?孩子為什麼不愛吃青菜?孩子怕人、膽小是怎麼回事兒?
如果您有這些育兒困惑,請關注我吧!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