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首相納吉的SRC國際公司案件自2022年8月23日被聯邦法院駁回上訴后,維持原判入獄至今已經有17個月,媒體最近再次傳出關于前首相納吉尋求國家元首特赦的消息,指聯邦直轄區特赦委員會將會在月底前開會,審議納吉的特赦申請,暫且不論消息的真偽,一些時間日期上的巧合,讓人容易有著很多的聯想。
國家元首蘇丹阿都拉陛下將在1月底完成五年的元首任期并卸任,如果特赦委員會在月底開會的傳言屬實,這將會是元首陛下卸任前最后一次主持的特赦委員會會議,根據聯邦憲法,特赦委員將會向國家元首建議,而后由陛下作出最終決定。國家元首來自彭亨州,而納吉家族也是來自彭亨州的貴族,并與彭亨州皇室向來關系良好,雖然這不能說明納吉能夠就此淵源和關系而獲得額外優勢,但總算聊勝于無。
聯邦直轄區特赦委員會除了國家元首以外,還有另外五位成員,當中包括總檢察長和聯邦直轄區部長,安華的團結政府內閣在2022年大選后沒有委任聯邦直轄區部長,聯邦直轄區事務直接由首相管轄,所以之前一段時間安華都是特赦委員會的成員之一。
早前媒體的報道指出,安華出席了2023年12月的特赦委員會會議,討論了納吉的赦免申請,并決定展延至2024年1月繼續商討,此外,安華也剛好在2023年12月進行了內閣改組,委任了扎麗哈為聯邦直轄區部長,換而言之,下一次的聯邦特赦委員會會議,將是由扎麗哈出席,考慮到特赦申請的敏感,安華可以借此在某程度上避開會議議決所帶來的直接沖擊。
牽動巫統內部變化
納吉的赦免申請,無論是批準與否,都會牽動政局的變化,就巫統內部而言,納吉一旦獲得赦免,他就有機會重新被原有支持者或黨內失意分子擁戴成為一大勢力的共主,讓黨內勢力版圖重新洗牌,威脅到現有領導層;如果納吉赦免申請被拒,巫統黨內的納吉舊部勢力則可能會轉變策略,另謀出路,又或者會經歷一番整合。
在團結政府的層面,內部也將會因為特赦產生許多的分歧,可能會有人認為納吉能夠再次掀起「Bossku」效應,刺激團結政府目前低迷的馬來人支持度;也可能有人覺得因為納吉的赦免可以滿足巫統的政治需求,進而增強團結政府的穩定性;但另一方面,也幾乎肯定會讓一大票的希盟支持者失望或憤怒,畢竟納吉曾經是希盟所描繪的全民公敵,特赦將會嚴重打擊希盟的支持者基本盤,甚至是安華的領導威信。
特赦是國家元首的最終權力,政黨也很難借題發揮或說三道四,但國盟在這事件上還是可謂進可攻退可守,納吉特赦若被拒,馬來政治版圖不變,國盟繼續擁有高支持率;納吉特赦若被批,國盟則可以直接或間接獲利于所有對此不滿和質疑的民意。
當然,也不要忘記納吉還有三起與一馬公司相關的官司未了,納吉特赦申請無論結果如何,后續都有無限的可能,唯一肯定的是,此次特赦申請一經判決,各方勢力將再次打起自己的政治算盤,政壇又再有變數。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下一頁